日前,在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,生態環境部部長發言稱,“十四五”時期,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推動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、臭氧污染防治、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等八個標志性戰役,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執法,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。
?
實際上,今年以來,國家政策層面對農村環保可謂是“偏愛”有加。
?
年初,生態環境部、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印發《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(2021-2025年)》,明確用五年時間,實現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%、主要農作物化肥/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%、農膜回收率達到85%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%以上等目標。
?
隨后,中央一號文件《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》提及,要“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”,并明確農村改廁、生活污水處理、垃圾分類等具體舉措;中辦、國辦印發的《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》再強調,要完善縣城地區的垃圾收集處理系統、增強污水收集處理能力。
?
近期,中辦、國辦又印發了《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》,住建部等六部門編制的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》也發布并施行。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,縣-鄉-村聯動的發展模式正進一步促進環保市場空間的釋放。
?
作為八大標志性戰役之一,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對于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、加強農村生態文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而且,在政策的層層加碼下,企業顯然正“摩拳擦掌”,等待從中奪得先機,這其中就包括博世科、艾布魯、大禹節水等各自領域內的種子選手。
?
另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企業已轉向探索鄉村環保數字化治理方案。如先河環保近日在答投資者提問時透露,將以數字鄉村業務作為公司轉型的重點,繼續大力拓展分散式污水處理業務,推動鄉村地區生活污水、廁所污水、黑臭坑塘等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成熟,基于環境監測體系、大數據分析等,實現水環境面源污染的實施監測與管理。
?
但對于環保布局尚不完善的鄉村地區來說,推行數字化治理方案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,如運力不足、成本過高、操作難度大等等。再者,就垃圾處理而言,鄉村地區的有機固廢更適合就地進行處置,并無數字化管控、收運的需求。因此,在鄉村地區推行數字化環保更應從長計議,綜合考慮當地環保治理痛點與經濟承受能力,找準“癥結”所在。
?
當前,東部地區已有部分鄉村開啟了數字化環境治理實踐,如浙江沿江鎮,通過搭建數字云平臺,匯集30個行政村的3000多個人居環境整治點位,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共建共享、互聯互通,有力提升了當地污染治理的效率。
?
簡言之,鄉村地區的環保工作仍處于“補短板”的階段,勢必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,在是否推行數字化上,也應從當地現實情況考慮,避免造成環保設施與地方需求錯位的情況。
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